中国疟疾防治等经验正在助力全球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访世卫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主任刘起勇

文章出处: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       发表时间: 2023-12-18 16:24:42

  什么是媒介生物传染病,与全民健康有何关系?我国在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领域有哪些创新之举?近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发起的第九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会议在海南海口举行,记者专访了世卫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主任、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

  世卫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主任刘起勇在第九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会议现场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蚊子、蜱虫、跳蚤、老鼠……这些常常会出现在我们正常的生活中的生物,居然都可能传播致命的疾病。

  “完全或部分由这些媒介生物传播的疾病被称为媒介生物传染病,常见危害性较强的有鼠疫、疟疾、丝虫病和登革热等。”刘起勇说,其中许多被列为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与任何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此次大会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血吸虫病处于消除阶段,其他主要媒介生物传染病年报告病例数一下子就下降、低位流行;过去十余年来,我国成为全世界率先消除丝虫病的国家、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而在2006年,全国还有6万多疟疾病例、2万多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治获历史性成就。

  据刘起勇介绍,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从被动应急控制转变为主动风险管控。同时,我国抗疟经验走出国门,为实现“无疟疾世界”愿景做出了中国贡献。

  “按蚊活动半径到底多少?中国研究团队是通过标记释放蚊子测出来的。”刘起勇讲述了这一关键指标背后的科研故事:当时,大家长期坚守在河南永城疟疾消除试点村镇,每次释放3000只小蚊子,来追踪其飞行距离等。尽管工作量巨大,研究获取的数据却为我国精准防治疟疾提供了宝贵参数。

  一系列研究形成了我国消除疟疾媒介按蚊的控制规范要求,即在媒介按蚊活动半径400米内室内外进行药物喷洒、清理孳生地和室内滞留喷洒相结合的综合性精准控制措施,标本兼治,阻断疟疾二代病例的发生。

  刘起勇说,我国疟疾从控制到消除的进程中,媒介按蚊控制策略不断演进,历经了新中国伊始的“除害防病”爱国卫生运动、改革开放后的“媒介蚊虫综合治理”、21世纪初的“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疟疾消除阶段及以后实施的“疫点处置媒介按蚊控制”等,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疟疾媒介按蚊分层、可持续控制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疟疾病例估计达到2.49亿例,比2019年多出了1600万例。全球疟疾防治负担依然较重。刘起勇表示,加强国际合作,将我国创新的媒介按蚊防控策略、技术、产品和经验向全球分享,能够为全球消除疟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在任何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一小步,都是全球公卫事业的一大步。过去70年来,我国为了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发起了爱国卫生运动。

  “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其发源就是针对媒介生物传染病。”刘起勇说,在以前,从鼠疫到疟疾,再到血吸虫病等,我国爱国卫生运动聚焦“除害防病”,在缺乏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背景下,发动广大群众清除垃圾污水,减少了蚊虫、苍蝇、老鼠、蟑螂、臭虫等生物的孳生,实质上是一种“科学治本”,在当时特殊国情下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媒介生物防治水平处于世界较高水准,爱国卫生运动很早就得到世卫组织的肯定和嘉奖。

  在刘起勇看来,新时代我们国家爱国卫生运动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是公共卫生措施的集大成者。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群众参与、快速精准、联防联控”工作方针,以实现健康、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既具有系统性、可持续性,也符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联合国“同一健康”的内涵和要求。(记者顾天成、陈凯姿)



相关文章